现在整理禅味的生活是什么日常生活佛家禅语,人生路上,世事纷扰,以怨对怨,无疑是逆风扬尘,于他不利,于已有恼。若以慈悲处事,于他无害,于己无伤,一颗慈悲心足以平息人世的风波浪涌,消弭人心的隔阂怨愆,善待他人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待自我。下面小编整理关于禅味的生活是什么日常生活佛家禅语收藏了太多,看看是否有大家喜欢的。
1、(佛心禅语)每个人仅需一杯水就是够,快乐。富足的人生来自一颗知足之心。
2、(佛心禅语)《增一阿含经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随时念惠施,受福如响应;永已无短乏,所生常富贵。施为众行具,得至无上位:亿施不起想,欢喜遂增益。”意思是说,做人要时时保持施与的善心,最终才能得到福报。
3、(佛心禅语)时间如白驹过隙,瞬间消逝。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幸福?
4、(佛心禅语)常言道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如果你讨厌一个人,也不要对他恶言恶语。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,如果你是一个举止言行优雅的人,请不要为了一个你讨厌的人坏掉你的本质。
5、佛出世难,人身难得;值佛生信,是事亦难;能忍难忍,是亦复难;成就禁戒具足无缺,得阿罗汉果,是事亦难,如求金沙。优昙钵花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二,寿命品
6、(佛心禅语)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:沉默的人受到毁谤;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;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;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。——《佛陀的格言》
7、医生在病人的眼里就是活佛,护士就是白衣大士。观世音菩萨。所以,医院应该是大菩萨修行的道场。
8、早安!朋友。早安!众生。我的真诚问候将伴着晨风朝霞,携着鸟鸣新露,带着温馨吉祥,越过千山万水,抵达你初醒的心田,荡起快乐的涟漪。我愿以一己小小的快乐,唤醒你内心的快乐;我愿以一己小小的激情,唤起你内心的激情;我愿以一己小小的良善,唤来人世间的大善。
9、禅不可说,要以心感悟;禅无形迹,要牢牢把握,从大干世界中发现禅的真谛,从自然天地中感悟禅的清澄,从心灵深处体验禅的圆融。
10、风风雨雨弘法,平平常常念佛;安安静静往生,自自然然成佛。
11、禅宗所说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二元对立。没有分裂的那个完整的心的原态。
12、知苦不生,是名苦智。《摩诃般若经》卷六,广乘品
13、(佛心禅语)不要自卑,也不要太狂妄一切恶法,本是虚妄的,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;一切善法,也是虚妄的,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。
14、诸法虽生,不住自性,是故无性。如婴儿定住自性者,终不作匍匐乃至老年。(古印庋)龙树《中论·破行品》
15、(疯话之人生语录)易经上所说“自强不息,恐惧修省,惩忿窒欲,迁善改过”十六个字,不但可以压倒欧美的一切人生哲学,并且是“希圣希贤”。“成佛作祖”的必由之路。
16、禅,是悟的,不是学的。知识可以学,禅,无法学。禅,也不是依样画葫芦可以学的,是完全用己心去接师心的。自古禅僧,你莫以为他举止怪异,言谈奇特,但怪异中有真实,奇特中有常理。若非禅僧,只要一开口,行家面前就知有没有。禅悟不是装的,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。
17、能知能解的是何物?所知所解的又是何物?能所为何双亡?若能于双亡处立定脚跟,参禅事毕。
18、(佛心禅语)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,越是富有的人,越想
19、世间的生态平衡,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。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,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,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。
20、相约江南,聊春一枝梅,梅香封喉,青梅煮酒,禅意写生。梅雨季节里,百转愁肠,无言无声无人诉说。执手杯尊话离殇,斜倚东窗贴花弄诗情,凝心锁眉孤鸿添心愁。
21、禅者,悟境也。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此情不关风月事,与君梦里醉清茶,安然一份禅心,固守一份超然。
22、学佛无非是学做人,所谓“善知识”,就是在做人方面做得很好的人。跟“善知识”学做人,把人做好了,距佛也就不远了。
23、分析于诸色,乃至观微尘,自性无所有,譬如彪。兔角。无分无分者,蕴有蕴亦然。同于幻所作,一切皆如是。此中无业果,亦无作业人,无能作世间,设有非能作。能作待于作,何名能作人?此言成过失,说者非清净。《大乘密严经》卷上,显示自作品
24、(佛心禅语)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,所以应该学会不占有。常放手。要在内心清空自己的欲望,心中空无一物,生活自然能回归简单。什么都没有,也就什么都不会失去。
25、六和文化(禅语人生)人生中不争就是慈悲,不辩就是智慧,不闻就是清净,不看就是自在,不贪就是布施,断恶就是行善,改过就是忏悔,谦卑就是礼佛,守礼就是持戒,原谅就是解脱,知足就是放下,利人就是利己。
26、如何达到生死自在的境界?唯有靠平常多培养“能舍”之心,方达提得起。放得下之境界。
27、天遣幽花两度开,黄昏梵放此徘徊。不教居士卧禅榻,唤出西厢共看来。
28、与人和谐相处十六字诀:你大我小,你有我无,你乐我苦,你对我错。《星云大师讲演集》,第252页
29、(佛心禅语)直须将一个死字(原注云:“此字好得很。”)挂到额颅上。(印光法师)
30、以有空义者,一切法得成,若无空义者,一切则不成。(古印度)龙树《中论·观四谛品》
原创文章,作者:rekoe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mulu.com/10912.html